查看原文
其他

孙双金​:让语文课充满勃勃生气

更多教师成长精彩内容,请点击阅读
著名特级教师们精妙的课堂开场白
贾志敏课堂评价语言的艺术魅力
周彬:莫让“学生成长”受阻于“有效教学”
薛法根:教学如何从模仿别人走向创新?
储朝晖:走好教师职业生涯道路的六个关键要素
2021,我的“四个不停”
“数学王子”张齐华的魅力来自哪里——名师成长系列(4)
教师最美的风景是自我成长
让课堂追问追到“点”上——备课杂谈之七十八
名师是怎样炼成的之吴正宪老师——名师成长系列(2)


孙双金:让语文课充满勃勃生气
       我最近听了相当多的语文课,有省级观摩课,有市级比赛课,有校级公开课……,总的印象是当前语文课上多了三种“气”,少了三种“气”
      一多“死气”:课上死气沉沉,气氛沉闷,教师教得紧张急躁,学生学得沉闷枯燥。
      二多“呆气”:学生原本闪闪发亮的眼睛暗然失色,脸上充满迷惑不解的神色。
      三多“暮气”:十来岁的少年儿童,本该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可课堂上的学生一个个像小老头似的,无精打彩,昏昏欲睡。
      少了哪三种“气”呢?
      一少“生气”:课上很少见学生生气勃勃,神采飞扬、生动活泼的场景;
       二少“灵气”:很少看到学生在课堂上眼睛闪闪发亮,充满灵气;
      三少“朝气”:儿童是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本该朝气蓬勃,生龙活虎,但课上很少见到这样的情景了。
       那么语文课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究其原因,我以为有三:
       一是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应试教育是一张考卷定终身,而考的是些什么呢?是那些死记硬背的条条筋筋,是那些囫囵吞枣的概念结论,是那些毫无有处的所谓语法知识。很少考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很少考学生实际的语文水平,更不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有专家对中国大学生能力作调查,结果是:中国大学生最强的能力是记忆能力,最弱的能力是创新能力。这就是几十年应试教育的结果。这样的应试教育怎不把语文教学引入死胡同!语文课上怎不死气沉沉!   
       二是现有教育体制已束缚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现在我国社会体制已从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可坦率地讲,现在教育内容却仍是计划的老样子。干好干坏差不多,工资奖金平均拿,再加上中国人的劣根性,“枪打出头鸟”,干得好的反成众矢之的,这样的体制谁愿去冒险?
       三是教师队伍素质偏低。素质教育首要的问题是提高教师、校长的素质。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学生,这已成了颠扑不破的真理!可现在教师总体素质如何呢?应该说是不尽如人意。可怎样提高教师素质呢?我们现在却选择了一条急躁简单的办法:提高学历。中师考大专,大专考本科,本科考研究生。这条路有效么?有一点效,就是把教师的学历层次提高了。但学历绝不等于能力!要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还是根据教育规律提高教师文化底蕴,教育理论功底及实际教育教学水平,绝不是考个文凭就提高了教师的水平。现在是用应试教育的办法培养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师,这不令人深思吗?
       
怎样才能使语文课上得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充满魅力呢?限于篇幅,本文就如何提高教师素质方面说说一孔之见。我以为:
     
  1.确立正确的教育观。
       什么是素质教育?我认为让每一个学生内在的潜能得到充分生动发展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它的核心是发展学生内在潜能。作为教师应有一双特殊的慧眼,能发现每一个学生内在的潜能。在教师的眼中,每一个学生都能成长,每一个学生都是天才,关键就是看我们教师如何去发现,如何去挖掘,如何去培养。古人语“天生我材必有用”,今人讲“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应是正确教育观的核心所在。
   
  2.丰富文化底蕴。
      曾经有位名人讲过:“现在许多大学生没有文化。”大学生怎么会没有文化呢?乍听似乎难以置信,但这却是不争的现实!学历,大学生有,可却没有文化底蕴,你问他读了哪能些中国古典名著、世界名著,他知之甚少,这样的人怎能称得上有文化呢?同理,你问现在的教师:你能讲出多少孔子、陶行知、叶圣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你对当代语文知名教师的教学经验知道多少?他却知之甚少,这样的教师怎么能说不教育文化底蕴呢?我认为语文教师就应多研究古今中外教育大家的教育思想、当代教育界知名教师的教学经验。不研究这些,却在一味追求什么学位,此乃舍本求末也。
      
3.真正吃透教材。
      吃透教材是上好课的基础,有人说:“千重要,万重要,不掌握教材就没有法。”当代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老师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她40多年从教的主要精力就是放在钻研教材上的。唯有吃透教材,才能设计出好的教路、学路;唯有吃透教材,课堂上才能关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唯有吃透教材,教师才能应对学生各种疑难问题;唯有吃透教材,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潇洒走一回”。
     
 4.掌握教师机智。
      教学机智就是教师成熟的樗,教学机智是课堂上师生智慧的火花,教学机智是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教学机智在课堂上表现在哪里呢?
      ①教学切入点巧。我教《泊船瓜洲》是从“明月何时照我还”的“还”字切入,因“还”切入,因“还”设疑,因“还”深入,因“还”升华。教学设计既有出人意料之感,又有在情理之中之妙。
      ②问题问得妙。钱梦龙教师教《愚公移山》,不问“遗孀之子”是什么意思,而问:这么小的孩子去移山,他的爸爸同意吗?这问题问得巧,问得妙,问得绝!这就是教学机智。
      ③教师引导水平高。教学中学生往往会问出一些你意想不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是学生的疑点、学习的重点,这时你怎么办?能否撇开原有的教学设计,循着学生的思路去引导,去释疑,去点拨,而且导得高明,这是教学机智的关键。如果做到这点,可以说是你具备了较强的教学机智。
       
5.由衷地激励学生。
      什么叫教育?我以为教育就是鼓励,教育就是肯定,教育就是叫人成功!看看我们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对学生有多少鼓励,有多少富有个性的鼓励语言,除了“对”和“好”,拍三下手,还有什么呢?鼓励语言应是充满情感的,应是发自内心的。如果做到了这一点,你那亲切的笑容,你那和蔼的目光,你那温暖的抚摸,你那热情的期待,都成了鼓励的有声和无声语言,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身心愉悦、思维活跃、畅所欲言、积极参与。在这样的境界中语文课堂一定会充满勃勃生气!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